1. 6163银河net163am


      1. 网站首页 集团概况 集团要闻 地市专题 党群工作 内部频道
        6163银河net163am简介
        6163银河net163am简介
        用户名 :
        密码 :
        2025年4月份行业资讯
        2025年3月份行业资讯
        2025年2月份行业资讯
        2025年1月份行业资讯
        2024年12月份行业资讯
        2024年11月份行业资讯
        2024年10月份行业资讯
        2024年9月行业资讯
        2024年8月行业资讯
        2024年7月行业资讯
        您所在位置:首页  |  党建工作
        巩义市竹林镇践行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纪实
        来源 :河南日报  作者:  发布时间:2014/10/29 15:18:27  阅读次数:6445  

        竹林干部好作风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当党员像党员,当干部像干部”。在竹林镇的竹林大道上 ,这条大横幅高高悬挂 ,分外引人注目 。

              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,经过31年的奋斗,发展为闻名全国的经济强镇——“竹林奇迹”广为人知 。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,是更为绚丽的风景:重视党的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 ,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蔚然成风,走出了一条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。加强作风建设 ,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”。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,在竹林变成了“风正 、气顺、人和 、镇富”活生生的实践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 好思想带来好作风

               “群众路线大开展,居民讨论提意见 。新风新貌靓竹林,干部群众笑开颜。”在竹林镇“戏迷乐园”里,伴着悠扬的板竹和弦子声,一曲河南坠子《竹林新风》引来阵阵喝彩。

               演唱者刘桂花告诉记者:5月份以来,镇里开展“百户千人大走访”,深入整治人居环境  、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,镇容更美 ,大家更舒心 。“俺们自写自编自唱,唱一唱竹林好风气、赞一赞群众路线的传家宝!”

               竹林与群众路线的“不解之缘”,可以回溯到1983年。

               这一年,一些村干部只顾自己搞个体经济,竹林班子瘫、人心散 、社会乱。时任村支部书记赵明恩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开了七天七夜会议。会上确定了“两个50%”:“用50%的精力抓经济,用50%的精力抓人的思想,甚至在必要的时候,要拿出60%至70%的精力抓人的思想教育。”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在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的情况下,我们不忘抓思想作风。抓什么思想作风?就是抓走群众路线、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,抓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。”赵明恩说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学习在竹林是件大事,31年来竹林由村到建制镇,党员队伍从当初的31人壮大到现在的719人,任何情况下都雷打不动坚持学习制度:党员干部每月“逢九学习”,职工群众“逢十学习” ,坚持不懈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想大家有自己,想自己没自己”,“轻轻松松干不好竹林工作 ,按部就班不适应竹林工作,马马虎虎胜任不了竹林工作”——学习中,领导干部接地气、掏心窝的心得体会 ,引起大家的深深共鸣 ,并传为“竹林名言”。

               领导带头最有感召力。竹林“领路人”赵明恩及一班人,始终铭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:“让老百姓有吃有喝,最终说共产党好 。”

               当年,赵明恩顶着高温、披着一床湿棉被从村办小厂搬出第一块耐火砖;和群众一同奋战引黄工地 ,筑渠32公里、四级提灌引黄入竹,彻底解决了竹林人的“吃水难”……如今,埋头苦干了三十多年的老书记,依然事无巨细带着头做。

               今年大走访中,当赵明恩来到石鼓街,一个20来岁的姑娘激动地上前拉住他:“赵书记 ,救命恩人!”12年前 ,赵明恩走访群众时,发现8岁的赵冰心脸色青紫,喘不上气来 。原来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,单亲妈妈因家贫打算放弃治疗 。赵明恩急在心里 ,亲自为她联系了大医院,又协调镇慈善协会拨了医疗款。如今,小冰心健康地长大了,还考上了商丘学院,暑假回家巧遇赵明恩。那天 ,姑娘流着泪拉着老书记的手说啥也不肯丢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我受过艰难,看见老百姓艰难 ,心里就难受 。”赵明恩说。质朴无华的语言里,跃动着一颗火热的为民之心!

               身教胜于言传。主要领导思想正、作风硬,就能带出一支好队伍。

               竹林干部都知道赵明恩的“口头禅”:“办企业图挣钱,养头猪图吃肉,当干部不干活要你干啥。”于是有了“五加二” 、“白加黑” 、“夜总会”(夜间工作总结会) 、“小雨不停 ,大雨搭棚”等工作法 ,勤勤勉勉、雷厉风行干工作办实事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在竹林,“当群众容易 ,当干部不容易”。为及时研究部署工作,干部们出差途中 ,半路在涵洞里、高速服务区卫生间前的灯下开过会。这些年,开发长寿山 、兴修北山公园、人居环境大整治 ,苦活累活,党员干部总是冲在前头 、干到最后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在竹林,“哪怕是除棵秦椒 ,也不让群众吃亏”。竹林范围不断扩大 ,在不间断的道路整修中,党员干部自家的晒台、树木可以无偿推平砍掉,但征用群众一草一木都要合理补偿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在竹林,“能办大事办大事,能办小事办小事,大事小事办不了 ,最起码不能给群众找事”。太龙药业总工程师、共产党员邢泽田,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,扎根竹林20年,发明了著名的双黄连 。就连退休老党员、老干部 ,也在奉献着最美的“夕阳红”……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当党员怕苦怕累怕吃亏莫进此门,当干部升官发财贪污腐败别来竹林” ,竹林群众写的这副对联,生动诠释着他们眼里的竹林干部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 好机制保障好作风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党员也好 ,干部也好,要想路线走不偏 ,做工作必须有人监督,群众监督比领导监督力度要大 。”这是竹林镇党政班子的共识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早在1983年 ,竹林镇就创造了一套把党员干部置于监督下的有效制度 ,并在不断完善中坚持了31年 。这就是“三评”:群众评党员,党员评支部,支部评党委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三评”每年两次,6月、12月各进行一次。经过动员学习 、自查自评,党员向群众述职 ,让群众评议;党委、支部及其成员向全体党员述职 ,让大家评议。党员干部对照检查 ,做出整改落实计划 ;支部和党委归纳党员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,召开“三评”总结大会 ,公开处理落后党员干部,对解决问题进行公开答复和承诺,接受群众监督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三评”,使竹林发展每跨一步,都有群众参与决策 。31年来,办企业、修路、引水、解决新并入村群众生活困难……大事小情,桩桩件件,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,集思广益,科学发展。

               建镇伊始,镇里准备盖新办公大楼。在“三评”中,群众提出“好钢用在刀刃上,有钱优先办教育”。次年 ,竹林就盖起了当时全巩义最好的教学楼。直到5年后 ,早已是危房的办公楼实在无法继续使用 ,才盖了新办公楼,这也是群众主动提出来的 。

              “三评”,把权力、也把党性放到阳光下晒一晒,有力督促党员干部讲责任、有担当、重落实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许的愿办不到,就是胡说八道。”党委副书记 、镇人大主席徐卫平说,“前边群众看着,后边党委盯着,可得丁是丁 、卯是卯 !”

               孙寨村2006年初划归竹林。6月的“三评”中 ,侯里沟小组群众提出能不能解决“本组财务账目20多年没有公示”的问题。居委会当即答复:能,一定能 。6月19日就把全部账目调来,报账员和镇财政所的几个党员连夜加班整理,次日贴出公示 。25日,在群众无异议的情况下 ,居委会干部掂着历年企业租金 ,挨家挨户给全组182口人发钱,轰动了孙寨。

               2012年的雨季很长 。为保障建筑质量,耽误了孙寨群众搬迁工程“当年开工 、当年入住”。这是竹林历史上唯一一次“失信于民”。春节前夕 ,年过七旬的赵明恩顶风冒雪,坚持走进孙寨每个居民小组、每一户群众家里,当面致歉并送钱送粮送被子……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竹林有条铁律:‘当干部不能办企业,办企业不能当干部’。”副镇长王晓辉说 ,目的就是不给以权谋私任何空间。干部每天干些啥,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实行“每日一报” ,干部把情况报给党政办汇总整理,每天晚6:30通报给镇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以及各居委会 。“逼着你、也监督你到一线去处理问题。”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三评”,评出了先进和落后,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、行有警示。

               有党委政府撑腰,群众敞开心扉,党员干部哪点做得不对,“粉白墙贴告示——一清二楚”。无记名投票 ,“优秀、合格、不合格”,笔杆捏在群众手里,哪个敢不当回事。竹林先后有8名中层干部因不廉不公 、群众评价差被免职 ,更多的干部则受到了诫勉或教育 。

               31年来,竹林通过“三评”办理群众意见万余件,件件有落实,事事有回音 。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竹林开展了“百户千人大走访”,梳理出群众意见整改台账,从2000多条意见中总结归纳182条问题,“啥地方、啥事、咋解决 、谁来解决、啥时候解决到位” ,开大会给群众答复,清楚明白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“三评”就像一把戒尺、一面镜子 ,是竹林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法宝,不断砥砺党员干部持续转变作风 、勇于担当、务实奋斗,党组织始终充满生机活力,带领竹林不断创造奇迹、跨越发展 。

        就是要让群众说共产党好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登高远眺竹林镇 ,青山滴翠,万木葱茏,幢幢居民楼房白墙红瓦,与周遭的翠柏 、青桐 、垂柳相互掩映,分外养眼。真可谓“楼在林中,房在花中,路在绿中 ,人在景中”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竹林美 ,竹林美 ,美在人来美在心 ,人是众乡亲,心是赤诚心 。人心成城相交融,中原名镇竹林美。”这首《竹林美》 ,唱出了竹林人的幸福,也唱出了人心所向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 推动一方发展,造福一方百姓,树立一方形象。通过让老百姓尽享发展成果、收获幸福和尊严,为党和政府增光添彩,竹林做到了这一点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好作风带动好风气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来到竹林,眼帘中会时时映入一抹清新的蔚蓝色——竹林的每个党员都统一穿着一件蓝色定制T恤  ,人人胸前佩戴着“共产党员”徽章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穿着‘共产党员装’,便于群众监督,心里也特别自豪。”党员张国成说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不含糊,在群众心目中形象自然“高大上”,“党员”这个词汇,焕发出它应有的光荣和高尚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“来开党支部会,党员觉得是件光荣的事,争着参加。有一次 ,我通知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党员,说第二天开会,让他在网上把述职材料发过来就行了。谁知当天一大早 ,小伙子就站在我面前 ,原来他连夜坐高铁回来了。他说:‘无论走到哪里,我永远都是竹林党员。’”镇东街党支部副书记郑丽萍说起这件事,记忆犹新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杨胜利是天祥集团员工,三年写了三次入党申请书,现在被批准为预备党员。每写一次,他都根据党支部和群众的意见 ,努力让自己不断提高。像他这样的还有很多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“竹林不愁发展党员,大家都争着入党。把关是从严从严再从严。”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一连用了三个“严”,也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: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‘谁来接老一辈的班’?大浪淘沙把优秀的年轻人吸收到党内 ,不断补充新鲜血液,保证竹林的事业后继有人 。”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党员干部走正路,行正道,树正气,就能引领社会风气激浊扬清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 建镇以来 ,竹林经过四次区划调整,划进来7个村子,人口从2200人到近2万人 。只要划进来,就是竹林人,一视同仁。别的地方千难万难的拆迁工作,在竹林从来不是啥难事。竹林8个大姓 ,没有出现过宗族矛盾、区域矛盾,宛若一个和睦的大家庭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31年来 ,巩义换过十六任市(县)委书记,信访上就没见过竹林人。”副镇长王晓辉说。竹林连续31年来无一起刑事案件 ,无上访告状 、无封建迷信、无黄毒赌现象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每年竹林都要评出好党员、好职工 、好媳妇 、好家庭等“十好”标兵 ,进行隆重表彰 。对评出的好媳妇,敲锣打鼓到媳妇娘家报喜,带动周边群众尊老爱幼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父母生我养我  ,老人爱我护我 。作为子女晚辈,敬老爱老天经地义 。”从2012年起 ,每年的九九重阳节,竹林还热热闹闹地推出“孝老敬亲”活动 。这一天 ,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乘花车、坐花轿,上长寿山 ,登孝拜台,接受子孙晚辈的祝福。让传统孝道文化融入改善社风民风 、共创和谐的时代内涵 ,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31年的清风正气,涵养出了一种可贵的竹林精神——“爱竹林、比贡献,谋发展、永创业,讲文明、共富裕”。潜移默化,润物无声 ,成为竹林发展的一笔珍贵财富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好作风推动大发展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8月20日 ,竹林镇西工业园区。穿过一条长长的山间隧道 ,一片壮观的景象展现在面前 :在这个巨大的山间盆地里 ,巩义天祥集团两个车间高大宽敞,机声隆隆;一个新车间地基已经打牢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董事长张天成告诉记者 ,为了解决用地问题和环保,该集团用了两年时间投巨资开山造地,所生产的石油压裂支撑剂、覆膜砂等,广泛应用于石油、页岩气开采 ,和中国“四桶油”都有合作,是省高科技企业,去年销售收入4.5亿元 ,今年力争突破10亿元 ,税收超亿元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 澎湃的精神力量,必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能量。天祥集团的发展 ,是竹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。一次次解放思想 ,激发动能,让竹林一路走来 ,虽风风雨雨,却蹄疾步稳、不断升级——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七天七夜会议”,确定了发展集体经济为主 、走共同富裕道路,一批耐火材料厂 、小建材厂风风火火兴办起来;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林场会议”,向“小富即安”宣战,“借鸡下蛋、借梯上楼 、借人才发展”,耐火材料、制药逐渐壮大为支柱产业;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翱翔会议”,借“南巡讲话”东风 ,谋求与国际接轨 ,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;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竹林建镇后 ,积极进军软件开发等新领域 ,竹林众生(后更名太龙药业)成功上市,跻身河南150家骨干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行列;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进入21世纪,坚持更新观念 、体制改革、盘活资产,一大批股份制改造企业应运而生 ,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,投资2亿元开发长寿山生态景区,如今生态旅游和商贸服务业已成为竹林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……

                31年艰苦奋斗,31年务实发展 ,目前竹林拥有上千家工商企业,一家上市公司,一批“高、精 、尖”产品横跨10多个行业,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 。2013年,全镇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 ,人均收入跃升到2.6万元,比1983年增长近300倍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促共进,相得益彰 。有人谋事 ,有钱办事,我们服务群众腰杆更硬,底气更足,信心更满 !”赵明恩毫不掩饰他的自信与豪情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好作风创造好生活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——发展推动了新型城镇化 。竹林全镇面积30平方公里 ,目前近2万人口全部转为城镇户籍。这些年共投资数亿元,推动居民集中居住。建设居民楼80多幢,公共设施齐全 ,以成本价供应群众,困难户免费住新房,全镇人均居住面积达56平方米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家门口上班,骑车5分钟就到厂,挣的还比外边多,乐呵着呢!”竹林街居民、盛隆公司职工陈玉霞说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 镇北街居民张良卓家以前在孙寨的偏远地区 。从前居住环境差,雨都停一星期了,路上还泥泞得没法骑车子。搬到位于长寿山景区大门口 、舒适整洁的中心花苑小区,“美得不行” 。去年的一天,老张往家里搬电器,忽然眩晕得厉害,家人8分钟不到就把他送到了马路斜对面的社区诊所并扎上针。“要是还住在山上,我早都不中啦!”张良卓万分感慨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随着产业集聚、人口集中,竹林镇服务业也由原来的一个代销点,发展到现在的4条商业街,800多家商户,3000多人就业 。如今 ,80%的竹林人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连老人也能找到环卫、防火等岗位 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 ——发展带来了民生大改善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签证已经办过了 ,下星期俺全家就出国旅游呢。”竹林有名的69号“农家乐”老板娘赵冬彩美滋滋地告诉记者 。赶上长寿山开发和镇上支持,赵冬彩的生意越做越大,如今院子能接待20桌客人,床位100多张 ,外国游客交口称赞  ,原先“打石头都吃不饱”的这家人,4年来每年都要到国外“潇洒走一回”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只要合情合理,财政能解决的 ,就要满足群众的要求。”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思想很明确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人居环境要美 。拒绝了多个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上亿元项目,大搞城镇插绿,景点添绿,山坡造绿,小区改绿 ,庭院植绿 ,田园增绿,很多地方硬是“炸坑填土”种上树 ,绿化面积占84%,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,并被联合国授予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公共设施要全 。先后投资6亿元完善道路网络 ,实现户户通硬化路、水电等“五通” ,条条主干道照明完备。建成无害化公厕56座,封闭式垃圾池456个,近百个小游园和全民健身苑遍布全镇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居民福利要好 。每年为每名居民发放150公斤粮食,春节为每人发放米面油肉等8样年货。还建立完善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承担孤寡老人的一切赡养费用,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病、残 、弱等定期发放生活补助,对特别困难的低保户入住新区,由镇政府免费供应房子。建起了设备齐全的卫生院 ,减费让所有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 。兴建中学 、小学 、幼儿园,免除学生一切费用。在竹林 ,“学有所教,劳有所得 ,病有所医,老有所养 ,住有所居”基本实现……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竹林人得到的实惠,看得见 ,摸得着。享福要知福 ,手里有钱 ,安居乐业 ,谁不说共产党好 ?”镇西街居民张继亮说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中国梦说到底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梦 ,老百姓过得幸福有尊严 ,中国梦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 。赵明恩说:“只要我们心心念念抓好党员干部队伍,抓住联系群众 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,不断改进作风 ,竹林的发展只会更快,竹林人的日子只会更好 。说到底 ,咱干这些事,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打心眼儿里说共产党好!”

           

         
           
        ·   ·  
        首页  |  关于我们  |  人才招聘  |  意见反馈  |  联系方式  |  版权声明
        Copyright © 2005 河南省6163银河net163am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        E-mail:web@njgxq.org 河南省6163银河net163am网站备案 :豫B2-20130011-2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1. XML地图